一、为什么先做“负荷画像”
没有基线的节能,都是“拍脑袋”。负荷画像包括:
分项电耗(机加工中心、热处理炉、空压站、循环泵、照明等);
热耗(锅炉/热泵、余热、蒸汽);
运行时段(峰/平/谷);
设备效率与负载率。
通过一周到两周的数据采集,我们得到“何处耗能、何时耗能、是否合理”的三张图,作为改造优先级的依据。
二、低成本改造的“四板斧”
1)电机与风机水泵变频
变频后按负载需求调速,风机/泵类设备节电 15–35%;
与工艺参数联动(压力/温度/流量),避免“过供”。
2)空压站系统优化
集中控制避免“多台小负载运行”;
油分与干燥器按压降维护,堵塞会推高能耗;
管网漏气点用超声波检测,常见泄漏率 10–25%,修复后立竿见影。
3)余热回收
机加切削液与空压机冷却水余热用于冬季供暖或预热;
热处理炉/锅炉烟气换热,配合板式换热器。
4)照明与待机
全场 LED 改造,按区域传感与时段控制;
设备待机策略:空转超过阈值自动降速或待机。
三、数字化节能与FDD(故障诊断)
在 www.xbs777888.com 上线能源看板:
分项能耗按班组/产线/设备呈现;
能效 KPI(kWh/件、蒸汽kg/件、空压kWh/Nm³);
FDD模型识别“异常能耗”——如空压机比功率异常、冷却塔风机失调、热处理曲线偏离;
峰谷电价优化:利用 EMS 自动排程。
四、碳足迹与客户协同
对关键产品输出碳足迹核算(原料—制造—运输—使用—回收),将节能成果反馈给客户供应链,成为“绿色加分项”。必要时提交第三方LCA 报告。
五、12 个月节能路线图(示例)
0–2 个月:负荷画像+基线确立;
3–6 个月:变频与空压站优化、照明升级;
6–9 个月:余热回收与工艺协同;
9–12 个月:看板与FDD上线、制度化巡检;
ROI:多数工厂 12–18 个月回本,现金流友好。
六、真实案例
某机加+热处理工厂实施“三步法”后,年综合电耗下降 19.6%,空压系统比功率从 0.13 kWh/Nm³ 降至 0.10 kWh/Nm³,冬季采暖 40% 由余热承担。
结语
“看得见、算得清、可复用”的节能方案,才是真正的双碳路径。把负荷画像、低成本改造与数字化管理串起来,节能与降碳将成为制造企业稳增长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