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图纸与工艺策划(1–7)
1)图纸全面性:基准、焊脚、坡口、几何公差、机加工余量与保护面标注清楚;2)可制造性评审 DFM:难焊材质、厚薄搭接及焊接可达性;3)建立工装定位方案与测量基准系;4)制定工艺流程卡与检验点计划(IPQC/最终检验);5)计划首件样机与首件认可 FAI;6)与客户约定交付文件清单(材质、焊材、NDT、尺寸、热处理曲线等);7)风险矩阵:对高热输入、厚板角接、高约束处列为重点监控。
二、材料与焊材(8–12)
8)母材批次与材质单核验;9)焊材(焊条/焊丝/药粉)低氢化管理与烘干记录;10)备份焊材等同替代清单与变更流程;11)切割件编号可追溯,坡口 R 角一致;12)接触面除锈除油,严禁“带污染装焊”。
三、WPS/PQR 与人员资质(13–16)
13)关键接头做 PQR 评定,覆盖最大厚度/位置/热输入;14)WPS 下发至焊口,参数窗口清晰(电流/电压/热输入/层间温度);15)焊工持证与位置代号适配;16)质量门禁:未经批准不得临时变更 WPS。
四、焊接过程与变形控制(17–27)
17)装配间隙、错边量与预留反变形量;18)预热与层间温度记录;19)对称焊/分段退焊减少累积变形;20)临时定位焊长度和间距受控,焊后清根;21)背面开槽与补焊保证根部熔透;22)换道与收弧处磨平清理飞溅;23)连续焊与跳焊组合,避免热集中;24)关键焊口设置焊接监控点;25)焊后及时测量并校正;26)易产生应力的角焊缝做圆角过渡;27)高约束处布置释压孔或结构性减载。
五、热处理与应力释放(28–30)
28)按工艺卡进行 PWHT/去应力退火,升温、恒温、降温速率受控;29)热处理曲线全程记录并与件号绑定;30)必要时二次机加前做补偿性热处理降低后续变形。
六、尺寸与无损检测(31–37)
31)基准面与定位孔在焊后先行粗加工,减少叠加误差;32)三坐标/激光跟踪仪对关键尺寸复测;33)焊缝外观 100% 自检;34)UT/RT 重点覆盖十字焊与厚板对接;35)MT/PT 排查表面裂纹;36)缺陷修补流程:划区—清根—同材焊补—热处理—复检;37)合格判定以合同/标准为准。
七、机加工与夹具(38–42)
38)以焊后稳定的“基准系”加工,避免多次换基准;39)大件分区对称去量,降低内应力释放造成的翘曲;40)夹具刚性与热膨胀补偿;41)加工过程实时测量与 SPC;42)首件复核后方可批量。
八、表面处理与交付文件(43–45)
43)喷砂 Sa2.5 以上,底/面漆膜厚 DFT 记录在案;44)铭牌、二维码与吊装点标识齐全;45)交付资料打包:材质/焊材批次、WPS/PQR、热处理曲线、NDT 报告、尺寸报告、涂装记录与照片档案。
想要《大型焊接结构件 45 点清单(可打印)》与首件认可模板,可在 **www.xbs666888.com
/ www.xbs777888.com**(或检索式
**www.xbs666888,com
/ www.xbs777888,com**)下载。
说明:文中数值与验收级别以合同及现行标准为准,涉及动火与起重作业须遵守安全规范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