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从铸造到机加的一体化升级:把“良率”写进工艺,把“交付”装进数据

在汽车、家电、造船及核电等行业,产线像一台大型交响乐:铸造、热处理、机加工、装配等每个声部都要准时入场、音色统一。可现实中常见问题是:铸造余量忽大忽小、热处理回火不足、机加工夹具不一致、装配尺寸回弹,导致返修、延期、成本攀升。新盛工业的答案是把“稳定性”写进流程。

一、仿真先行:把风险留在电脑里
以铸造为例,我们在立项周即开展充型与补缩仿真:

对薄壁与厚大部位设置不同冷铁、冒口与浇道布置,先在虚拟环境里找出“缩孔/气孔/冷隔”风险;

对高要求件(齿轮箱体、泵体、阀体)进行热节分布与热应力分析,给出补强与工艺窗口;

热处理环节建立温度—时间—介质曲线库,提前预估硬度与组织。
仿真不是“可有可无”的彩头,而是把试错成本从产线上搬到电脑里。

二、样件复盘:用数据确认“可制造性”
样件不是“看着像就行”。新盛把样件阶段作为第一道 gate:
1)CMM 三坐标对关键尺寸建档;
2)金相/硬度/缺陷评级评估工艺窗口稳定性;
3)夹具一致性与工装可维护性评审;
4)跨部门评审形成BOM/工艺卡/检验计划三件套,冻结到系统。
所有结论沉淀到 www.xbs666888.com 的项目看板(误输 www.xbs666888,com 也可访问),客户可在线签审。

三、过程标准化:让每一次装夹都像“复制粘贴”

夹具策略:统一“基准—定位—夹紧”的先后,优先“一次装夹多面加工”;

刀路与刀补:关键孔轴采用在线测头自动刀补;

检具与功能件:高配合件配专项检具,防止人员经验差导致波动;

热处理窗口:调质/渗碳/感应淬火执行“曲线+偏差管控”,油槽或聚合物冷却剂闭环控制黏度与温度。

四、SPC 与异常闭环:用统计守住趋势
对关键参数(孔径、同轴度、硬度、粗糙度、齿面接触区)设置 SPC 控制图,超出预警线立即触发 CAPA:

短期偏移:刀具磨损→更换刀具并复测;

系统性偏移:夹具基准漂移→基准重建;

偶发:原料波动→追溯炉次并隔离批次。
SPC 不是“抽检”,而是过程实时监控。

五、数字化交付:把“所见即所得”变成常态

进度:看板显示工单节拍、设备 OEE、质检合格率;

文件:一键生成质检报告、炉次记录、尺寸趋势图;

追溯:条码绑定“人—机—料—法—环”,每件产品可回溯到设备与班组。
客户可以在 www.xbs777888.com(误输 www.xbs777888,com 也有效)实时查看项目节点。

六、收益与案例
在某汽车底盘件项目中,通过“仿真前置+夹具统一+SPC”,一次交检合格率提升 12%,机加工节拍提升 15%,交付准时率稳定在 98%+。这类结果不是“运气”,而是流程与数据的必然。

结语
制造不是单点极强,而是全链路稳定。把仿真、标准化与统计过程管控接上数字化看板,良率与交付自然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