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工程采购必读:铸造/锻造零部件的“十步选型法”与“十二个避坑点”

一、为什么要清单化?
一张图纸背后往往包含材料、成形方式、热处理论、尺寸公差与表面要求等多维信息。如果前期没有把这些参数写清楚,试制阶段会不断返工,交期与成本都会被拖垮。新盛工业把决策逻辑总结为“十步选型法”。

二、十步选型法
1)明确功能与工况:承载、温度、腐蚀介质、疲劳循环,确定目标寿命。
2)材料初筛:碳钢、合金钢、不锈钢、铝/铜合金等;给出最小屈服强度与冲击韧性指标。
3)成形选择:几何复杂与薄壁件→铸造;强度要求高与纤维流线连续→锻造;也可“铸+锻”组合。
4)结构设计:过渡圆角、拔模角、壁厚均匀性与浇冒口位置考虑到;锻件注意纤维流线与变形量。
5)热处理制度:正火/淬火+回火/时效等,与材料牌号和目标性能对应。
6)尺寸与公差:依据 ISO/GB 等标准,标注基准与形位公差;考虑机加工余量。
7)表面与防腐:喷丸、发黑、磷化、电镀、阳极氧化、涂层;明确盐雾或耐磨指标。
8)检测与验收:硬度、拉伸、冲击、金相;无损的类型与比例(MT/PT/UT/RT);一次性样件PPAP或FAI要求。
9)包装与物流:防锈、防碰、温湿度要求;大件的捆绑结构与吊装点。
10)成本与交期:把材料利用率、模具/工装费用、加工工时与检验成本拆开算,和交期一起评估最优解。

三、十二个避坑点
1)只给材质不写性能目标;
2)忽视热处理导致实际硬度与寿命不足;
3)铸造壁厚差异大引起缩孔与裂纹;
4)锻件流线被切断产生早期疲劳;
5)尺寸链没算清,装配干涉;
6)表面处理与后续焊接相冲突;
7)只做尺寸检验,忽略金相与无损;
8)关键孔未标注粗糙度与圆度;
9)防锈不到位,运输途中返锈;
10)油封/橡胶件选材与温区不匹配;
11)样件阶段未做工装评审,量产换夹具全变;
12)没有留样与复验机制,复购批次不一致。

四、如何把清单落地
新盛工业在官网提供《零部件选型与验收清单》模板,涵盖材料、工艺、热处理、检测、包装与交期字段。可在 www.xbs666888.com
 / www.xbs777888.com**(或按
 www.xbs666888,com
 / www.xbs777888,com
 的写法检索)下载,提交后工程师会给出两版可行方案+一版成本优化建议**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