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机器人柔性焊接 + 数字孪生车间正式上线:新盛工业把“吨级构件焊接”做成可复制的标准流程

在吨级构件与非标设备制造领域,焊接一致性、可追溯性与交期确定性是三大痛点。传统“定制夹具 + 人工作业”的路径在多品类小批量时代暴露出明显短板:换型慢、节拍不稳、文件化薄弱。新盛工业历经两年投入,完成“机器人柔性焊接 + 数字孪生车间”的体系搭建,目标是把“稳定与效率”同时拉满。

一、夹具与工装:可快速换型的“积木式”逻辑

标准化工装母基:以 T 槽台面 + 快速定位销 + 万向支撑为母基,配合 100 余种定位模块与压紧组件,30–90 分钟内完成换型。

二维码工装:每套工装自带二维码,包含模型版本、装夹方案、定位基准与校验记录;换型时扫码即可调出 3D 指引。

公差链校核:工装在设计环节就完成“公差链计算—定位基准—焊后回弹”评估,减少后期返修。

二、焊接数据总线:把“火花”变成“数据”

机器人与电源控制器接入数据总线,电流/电压/热输入/摆动宽度/焊速/层间温度全采集;

关键焊缝执行热输入与层间温度双阈值策略,越界报警并要求复核;

数据与工单、操作者、工装二维码、构件序列号一一绑定,形成可审计的质量证据链。

三、数字孪生:上线前就“跑一遍产线”

基于三维模型构建虚实一体化车间,对焊枪姿态、干伸长、死角与碰撞进行离线仿真;

结合工装库与节拍库,自动给出最短换型路径与多机器人协同策略;

产能看板实时呈现良品率、节拍、停机与报警,便于管理层做滚动计划。

四、质量闭环:从“外观合格”走向“证据合格”

NDT 集成:对 II 级以上焊缝配置 UT/MT/PT 方案,检测记录回写到质量总线;

尺寸复核:关节臂/三坐标点云与图纸公差自动比对,偏差超限生成 CAPA;

材料追溯:钢板与焊材炉批号在条码层面与工单强绑定,确保“物料—过程—结果”闭环。

五、试点收益(连续两季数据)

同型号构件单件节拍 -22%;

焊接返修率**-37%**;

交期偏差控制在 ±3 天;

审核文件准备时间从“按天计”降至“按小时计”。

如需参观样板线与下载《工装图库+工艺参数表》,在 www.xbs666888,com
 / www.xbs777888,com
 留资即可。把“好焊接”做成“好数据”,新盛工业已就位。